祺安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知识大全 > 社会百科

社会百科

民族音乐欣赏(民族音乐欣赏名曲十首)

祺安生活网 2023-05-03社会百科
本文目录一览:1、中国民族器乐曲赏析2、怎样欣赏民族音乐3、你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曲目赏析4、民族音乐有哪些赏析?中国民族器乐曲赏析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民族器乐曲赏析
  • 2、怎样欣赏民族音乐
  • 3、你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曲目赏析
  • 4、民族音乐有哪些赏析?

中国民族器乐曲赏析

独奏音乐

「歌诵之兴,其自生民始」「钧天九奏,葛天八阅」。中国民间器乐文化的历史之久远,之绚丽多姿;地方风味之浓郁、之独特,在独奏方面,反映的最为鲜明,举凡民族乐器的吹弹拉打,各地都有民间艺人的精彩表演。在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往往以具有鲜明少数民族乐器特色及其特定的演奏组合方式而著称,在四川、湖南等地的芦笙曲、直箫曲;新疆的热瓦甫、都他而弹唱;西藏、青海等地的鹰骨笛吹奏等。在中原和东北、西北,有历史悠久、蕴涵深厚、风味淳朴的民间唢呐独奏音乐;东南地区有文明遐迩的广东汉乐筝曲、闽南筝曲等。

合奏音乐

合奏音乐中,以鼓吹乐、吹打乐、锣鼓乐、丝竹乐等最为繁盛。

「笛箫引仙来,唢呐催鬼去。」生活中充满喜与乐,悲与苦,让一种音乐形式伴随着自己的生活酿出足够畅快的滋味来,莫过于鼓吹(吹打)乐。它是以唢呐、管子、笛子等为主奏乐器,辅之以打击乐的合奏样式。

鼓吹乐在我国民间与乐器文化中,流传最为广泛,历史传承最为悠久,结合礼俗传统最为密切,人文价值和音乐艺术价值最为丰厚。迄今为止,全国各地尤其是广大农村的节日喜庆活动,民间婚丧仪式中,甚至小儿满月、老人寿诞、建屋上梁,往往都有吹鼓乐班参与其中。

吹打乐在北方的山西省等地,是与鼓吹乐并列的乐种,其特点是吹打并重。在南方,其基本特征及功用与北方鼓吹乐大致相同。

「琴瑟击鼓,以御田祖 ,以祁甘雨,以介我稷,以鼓我士如。」锣鼓乐在中国各地,如鼓吹乐一样,历史久远,丰富多彩,也是节俗喜庆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民间艺术,是溶入人民群众生活极为深广的器乐类别。山西的绛州锣鼓、青海的社火锣鼓、浙江的舟山锣鼓、湖南的土家族打溜子、广东的潮州大锣鼓等等,充满地方特色和人文情趣。在乐曲的结构方式上、在节奏的丰富多彩方面、在乐曲的御伍深厚意蕴方面,有着难以估量的人文和艺术价值。

「丝竹发歌声,假器扬清音。」全国各地大都有丝竹乐或弦索乐流传,他们无不特色鲜明,韵味隽永。在北方有山西、内蒙古的二人一牌子曲、北京有弦索十三套、山东有碰八板、河南有板头曲;在江南,演奏和欣赏丝竹乐,如广东音乐、江南丝竹、福建南音等,更是人们音乐生活中休闲的一种独特方式。

宫廷音乐

《易经·豫卦》「先王以作乐崇德,空拆罩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中国有史以来,「先王」作乐以歌功颂德,历朝历代无不如此,故中国之宫廷音乐是一种博大精深、极富历史内涵的民族音乐文化。自北魏设立乐户籍制度以后,宫廷音乐的乐人,大抵来自民间乐户,明清尤其如是,这就是说,宫廷也是民间音乐发展与传扬之地,宫廷音乐也是民间音乐生存发华之所在。《北京卷》、《河北卷》、《内蒙古卷》,均收有一部分宫廷音乐内容。

祭祀音乐

屈原的《九歌·东皇太一》、《九歌·东君》中均描写了民间祭祀神时的歌舞鼓乐场面。长久以来,人们通过一定的仪式把本民族(氏族)的人文文化与情感贯穿于其中,使之呈现出一种先民音乐文化天人合一的神秘性、震撼性。《内蒙古卷》、《黑龙江卷》等收有萨满祭祀音乐,反映出北方的蒙古族、达翰而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人民中的祭祀音乐文化特色;《湖南卷》《贵州卷》等,也收有一些地方型的祭祀、法事仪式乐,反映出斗闹当地人们传统的人神交流和礼祭亡灵的风俗等;《山东卷》《北京卷》、《湖南卷》对祭孔音乐做了收录。

宗教音乐

中国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本集成对这三种宗教音乐作了充分的辑录,全国各地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音乐的基本面貌,均可从中阅览。

怎样欣赏民族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歌舞和歌曲。现在出土的文物中,就有新石器时代(约一万年至四千年前)的吹奏乐器——陶埙。在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周代(公元前十一世纪-前256年)就曾出现过庞大的宫廷乐队。特别是唐代(公元618年-907年),音乐高度发展,处于当时世界音乐的先进行列;对日本、朝鲜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音乐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中国念穗民族音乐一般分为五大类,即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每类音乐又各有多种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如歌曲又有古代歌曲和民间歌曲之分;民间歌曲中又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及多声部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点。又如民族乐器,早在两千多年的周代就有七十多种乐器了。粗高瞎现在经常使用的乐器已达两百多种。按其演奏方法和性能,可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类,这些乐器既能独奏,又能组合成各种形式和乐队进行重奏和合奏,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不同乐器的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琴曲《广陵散》、《梅花三弄》;琵琶曲《十面埋伏》、《夕阳箫鼓》;筝曲《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唢呐曲《百鸟朝凤》、《小开门》;笛曲《五梆子》、《鹧鸪飞》;二胡曲《二泉映月》,等等,都是优秀的独奏曲目。

纯粹用锣鼓等打击乐器合奏的清锣鼓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擅长表现热烈红火、活泼轻巧等生活情趣。如《八仙序》(浙东锣鼓)、《十八六四二》(苏南吹打)、《鹞子翻身》(陕西打瓜社)、《八哥洗澡》(湘西土家族“打溜子”)等。

由各种弦乐器合奏的弦索乐,以优美、抒情、质朴、文雅见长,适宜于室内演奏。如《十六板》(弦索十三套)、《高山》、《流水》(河南板头曲)等。

用吹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的丝竹乐,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如《三六》、《行街》(江南丝竹),《雨打芭蕉》、《走马》(广东音乐),《八骏马》、《梅花操》(福建南音)等。

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的吹打乐,演奏风格粗犷,适宜于室外演奏,擅长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如《将军令》(苏南吹打)、《大辕门》(浙东锣鼓)、《普天乐》(山东鼓吹)、《双咬鹅》(潮州锣鼓)。有不少吹打乐种,在乐队中兼用弦乐器,因而音乐兼具丝竹乐的特点,如《满庭芳》(苏南吹打)、《五凤吟》岩空(福州十番)等。一般说来,北方流行的吹打乐重“吹”,吹奏技巧高;南方流行的吹打乐重“打”,锣鼓在吹打乐中起重要作用。

你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曲目赏析

你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曲目赏析如下: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经过千年的传承和涤练,中国文化更是璀璨辉煌。而民族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精粹更是历久弥香。

民族音乐就是产自于民间,流传在民间的,表现民间生活,生产的歌曲或乐曲。狭义地讲,所谓中国民族音乐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而广义上,中国音乐是泛指世界上具有五声调式特征的音乐。中国的民族音磨枯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搭信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知游轮重要的地位。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

民族音乐有哪些赏析?

1、线条

中国民族音乐是线状为主的音乐思维方式,中国民族音乐以表现曲调为主,属单音音乐体系,特别留意发挥旋律进行时所能产生的各种变化以丰富单音的内容,其旋律直接生成于诗、词、曲声韵的音响色彩,孕育于丰富的各地声调、腔调、声腔及方言音韵,多彩优婉,会通于书法、绘画、雕塑,舞蹈等艺术线条;

通过乐音的线性表情显现,在音乐中常运用音量的控制,乐句的伸缩、乐段的转换、音色的变化等来表现各种不同的情感与意境。它体现在线条上的美化处理中,一是对单音的处理;二是旋律进行时的装饰。

2、和谐

中国音乐千百年来根基于民族的土壤,始终保持着天地之性情以及自然地域特点之神性。这是一种伦理型的、非逻辑性的。因此多运用变奏、启承转合、再现等手法来表现音乐的缓神陈叙、忍耐。和谐182 美也就成为我国民族音乐中重卜衫要的特征之一。

3、意境

千百年来,中国民歌、说唱、戏曲、器乐等音乐形式,其表现为对意境的追求。作为一件完成了的艺术品所呈现出来的美的境界,一般意境表现在虚和实、讲究传神和悟两个方面。

虚与实是指作品中音响实体与所塑造的形象以及技术上所形成的虚与实。音乐要通过个人的技术、修养,对音乐的理解等来表现意境,这就体现出虚与实。只有虚实结合,动静相依,变在其中音乐才具有魅力。

中国民族音乐也非常注重音乐艺术的传神作用。一场戏中在音乐的伴随下,常常可以看到或感受到各种场景,但这种传神需要一定的条件,即“悟”。

中国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播中主要是靠“口传心授”,这种传统的传播方式也成为民族音乐中追求意境美的客观条件。在民族音乐中,无论是创作、演唱、演奏、还是欣赏,在经过“悟道”而对本质的把握后,才能达到意境美的最高境界芦弊州。

民族音乐文化交流:

中国民族音乐在对陪蔽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从古代起,我国的民族音乐即传播到日本等周边国家,直接影响了当地音乐文化艺术的产生、发展。近代,我国民族音乐远播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国音乐。

今天,民族音乐成为国家的象征、友谊的桥梁、增进相互了解的共同语言。中国民族音乐为其他民族、其他国家打开了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窗口。民族音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优秀的民族音乐是社会思想与艺术高度发展的历史积淀。它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它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而且各有特色,绚丽多彩,百花齐放。

优秀的民族音乐可以使人们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可以给人以真和善的启迪、美的陶冶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img]

文章评论